朗晟

首页 工程技术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105国道上的应用研究

2018-02-04 09:12:09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105国道上的应用研究

论文导读: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目前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我国正处于试验推广阶段。施工工艺: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添加再生剂、耙松、再生的热路面上直接摊铺极少量的新沥青混合料。

关键词: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

1 前言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和养护资金,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我国正处于试验推广阶段。105国道K176+000~K186+500段,原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5cm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砂砾垫层。经调查原路面的表面层坑槽、碎裂和车辙病害严重,已影响车辆行驶,并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经研究决定采用现场热再生技术对沥青路面的上面层进行处理。

2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的方式

2.1 整形再生

(1)施工工艺: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添加再生剂、耙松、再生的热路面上直接摊铺极少量的新沥青混合料;新、旧沥青混合料一次压实成型。

(2)适合范围:维修车辙、麻面、松散、网裂及沉陷等路病。

2.2 复拌再生

(1)施工工艺: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耙松、添加再生剂、收集旧料、添加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

(2)适用范围:维修中等程度破损路面;原路面材料级配不合适。

2.3复拌加铺再生

工艺: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路面加热、添加再生剂,耙松、再生混合料摊铺;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直接摊铺于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次压实成型。

适用范围:破损严重或承载能力不足的路面;旧路升级改造工程。

3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方案设计

3.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通过对105国道K176+000~K186+500段的上面层取样,经过抽提试验,确定原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指标,从表1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原路面的针入度在50~60之间,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应采取添加再生剂的办法来提高原路面沥青的针入度和降低软化点。经试验加入5. 1%的再生剂,可使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满足规范要求,

对105国道K176+000~K186+500段的上面层的沥青混合料的进行筛分,绘出原沥青路面矿料级配曲线图1。从图1曲线可以看出:级配类型属于规范AC-16的范围内,原路面混合料中4. 75mm、9. 5mm、13. 2mm、16mm筛孔的级配靠近规范级配上限,可以认为材料

偏细。论文发表,施工工艺。结合AC-16矿料级配范围确定掺加20%10~16mm碎石,原沥青混合料的掺配比例为80%。采用不同的油石比,对热再生合成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得出不同油石比与毛体积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稳定度、流值的关系。通过分析试验结果,结合AC-16混合料技术要求,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为5. 2%。论文发表,施工工艺。为了进一步验证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对其进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残留强度和动稳定度试验,结果证明均满足技术规范。

3.2 上面层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方案

105国道K176+000~K186+500段原路面上面层为4cm沥青混凝土,经专家论证决定采用1cm沥青混凝土新料+4cm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复拌加铺再生方案。

4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及注意的问题

4.1 现场热再生施工工艺 4.2 施工时注意的问题

(1)加热机预热:加热宽度应比再生宽度两侧各多5cm;两台加热机间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风力等控制在10~20m之间,在风力较大时,要悬挂遮风板,以减少热量的损失。论文发表,施工工艺。论文发表,施工工艺。

耙松:两幅相接时要热接,第二幅施工时将第一幅加热10cm左右,再生时耙松应将另一幅耙松再生5cm进行拱接。

摊铺:以原路面为基准面确定松铺系数;摊铺找平采用两侧纵坡仪控制,行进速度3~4m/min。

接缝处理:摊铺过程中应加强接缝处的控制,纵、横缝必须达到平整、密实、粘结良好、无高差、无离析。论文发表,施工工艺。

碾压:压路机应按规定路线行走,不准在接缝处出现啃边,不准在碾压区上转向调头,中途停留、变速或突然刹车;应先碾压横缝再压纵缝,逐次向中心推移。论文发表,施工工艺。

5 结 语

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今天,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节约资源、环保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项技术在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必须结合各级公路的特点以及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积极开展应用研究,逐步积累经验,切不可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对再生沥青和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均匀稳定性和各项路用性能指标的耐久性仍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2]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景安旭.浅谈改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0,3.

[4]拾方治,马卫民.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需要此文献的朋友,请加客服微信:18627928078,免费提供。

0

网友热评